你有没有觉得,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一场荒诞的游戏?
- 喝酒不敢说酒,要说 “八加一”;钱不敢说钱,要说 “米”;连警察都得化作小心翼翼的 “帽子叔叔”。
- 你存在银行的钱,银行可以合法地不让你取出来。
- 强奸犯活得很好,受害者却不堪痛苦选择一走了之。
我们的生活中,有太多事情明明不对劲,每一个规则都在毫无意义地运行,而你却像被裹在一团无形的网里。想讲道理,却像面对一堵冷漠的墙;想反抗,又仿佛拳头砸进了棉花。我们不知道谁的话值得相信,不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。
这种荒诞无力的感受,就是卡夫卡式社会—— 一个表面看似井井有条,但实际人们普遍感到危机四伏,并且隐藏着深刻不合理性的社会。
在卡夫卡的作品中,处处流露着对当时社会腐败、帝国官僚专制,以及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与隔阂的批判。它的人物常常处于被官僚机构或社会规范压迫的状态:他们感到被边缘化、被误解,且总是无法通过常规途径解决问题。
卡夫卡笔下的角色,始终困在无解的荒诞中:
- 格里高尔(《变形记》)失去实用价值后,连亲人都将其视为负担;
- 乡下人(《法的门前》)终其一生想进入 “法的门”,门明明开着,他却永远无法踏入;
- 约瑟夫(《审判》)被莫名逮捕,却从未被明确告知罪名。
这种社会环境让人感到绝望,个体的努力似乎永远无法改变任何事情。
在卡夫卡式社会中,无论规则多么离奇荒谬、不合逻辑,大多数人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遵守。因为:
- 违背规则,会导致即时的惩罚;
- 遵守规则,却可能在未来不可预见的时刻付出代价。
就像 “皇帝的新装”:大家都看到皇帝一丝不挂,却没人敢说 “他没穿衣服!”—— 第一个喊出来的人,会被瞬间碾碎。剩下的人只能互相递个眼色,整整齐齐地赞美那件 “新装”,同时默默祈祷厄运别落在自己头上。
这种社会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矛盾,个体常常面临两种选择:
- 服从者:可能暂时安全,但未来会付出代价;为了自身安全,他们会集体消除不服从的人。
- 不服从者:会立即付出代价,试图指出问题的人往往被孤立歧视。
尽管每个人都感到危机重重,但大多数人仍心存侥幸,希望自己能成为躲过灾难的幸运儿。于是,集体的沉默与恐惧滋生:人们为了安全选择忽视真相,社会变得怯懦、冷漠,甚至邪恶和丧失良知。
现代人试图寻找生活的意义,却发现自己身处荒诞的循环中,无法逃脱。在卡夫卡的世界里,没有出路,也没有答案:进不去的城堡、回不了的家、必死的土地测量员,最终都在悲剧或无尽困境中循环。
但或许,进入现实的第一步,是把荒诞的东西当成现实本身接受下来。就像小孩读《变形记》不会纠结 “为什么变成甲虫”,只会关心 “这只甲虫接下来怎么办”。
存在的真相,便是承认脚下这片布满裂隙、随时可能塌陷的土地。毕竟在荒诞的现实里,我们能做的,就只有关心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