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协议与
端口号是
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,不同的服务和应用通过特定的端口号实现数据传输。本文按应用类别整理了常见 TCP/UDP 协议的
默认端口号,标注了协议类型及典型用途,同时说明端口号范围划分、协议特点及相关操作方法,为网络配置、故障排查和安全管理提供实用参考。
- 端口号范围:0~65535,其中 0~1023 为知名端口 / 系统端口(通常由系统或权威服务占用);1024~49151 为注册端口(常用于用户程序);49152~65535 为动态 / 私有端口(临时分配给客户端)。
- 协议区别:
- TCP(传输控制协议):可靠连接,适用于网页、邮件等需确保数据完整性的场景。
- UDP(用户数据报协议):无连接,速度快,适用于视频流、DNS 等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。
- Windows:命令行输入
netstat -ano
(查看所有连接及对应端口),或netstat -an | findstr "LISTEN"
(仅监听端口)。
- Linux/macOS:终端输入
netstat -tuln
或ss -tuln
(查看监听端口)。
- Web 服务器(如 Nginx/Apache):修改配置文件中的
listen 80;
为自定义端口(如listen 8080;
)。
- 数据库(如 MySQL):修改配置文件(如
my.cnf
中的port=3306
)。
- 应用程序:在软件设置中查找 “端口” 选项(如游戏服务器配置)。
- 防火墙配置:若使用非默认端口,需在防火墙(如 Windows 防火墙、iptables)中放行对应端口。
- 端口冲突:避免多个服务占用同一端口(如两个程序都监听 8080 会导致启动失败)。
- 安全风险:知名端口(如 22/SSH、3306/MySQL)易被扫描攻击,建议内网使用或修改为高位端口(如 2222)。